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個人觀察:大男生玩娃娃的原因

DSC01282

※ 本文所提的娃娃,包含由 Volks、Azone、Obitsu 等幾家日本娃廠所生產的女性動漫角色娃娃或原創娃娃,以及少數由其他廠商製作的女性 BJD。12 吋大兵人偶或其他種類娃娃不在本文探討範圍。

近年來進入娃圈開始玩娃娃 / 人偶的成年男性有迅速增加的趨勢,這些男性的年齡層分布,從二十歲左右的青少年到三四十歲的青壯年都有,他們常會被不清楚實情的一般人誤解為女性化、娘砲;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玩娃娃的大男生會開始玩娃娃絕對不是這個原因。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他們為什麼要玩娃娃呢?

首先來談談:玩娃娃的男性年齡層為什麼是這樣子分布?基本上玩娃娃的男性年齡層與 ACG fans 的年齡層可以說是重疊在一起的。怎麼說呢?大約從 1970 年代後期開始,從日本及美國迅速發展而傳入台灣的動畫片逐年普及在電視上播放,目前年齡在三四十歲的人們小時候應該都看過電視上的「卡通」節目 (不管這些卡通動畫是來自日本或美國的),也就是電視卡通動畫開始發展時的初代觀眾。這些當時還是小孩子的人,其中有一些人因為這些卡通的影響而對動漫產生了興趣,在長大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動漫或 video game 相關資訊 (絕大多數來自動漫大國日本) 後便成了 ACG 動漫迷。因此台灣目前的 ACG 動漫迷的年齡層分布,介於十幾歲的青少年到三四十歲的青壯年之間。(年紀再上去的老人們大多只會說:只有小孩子才看那種東西!)

時間回到現在。大多數玩娃娃的大男生們也同時是日本 ACG 動漫迷,當出現足夠技術能把他們喜好的 ACG 二次元可愛角色,實體化為三次元存在的 figure 或娃娃後,那種在現實中伸手就能摸到自己喜愛的二次元角色、幫它們打扮更衣或添加武器/用品等小配件、為它們設計有趣的劇情/場景並加以拍照的滿足感與快樂,甚至是抱著一起睡覺,營造出這些自己所喜愛的虛擬動漫角色彷彿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氛圍,滿足自己各種想像,填補了以往只能透過螢幕及紙本媒介欣賞的空虛感。

上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 Good Smile Company、Alter、Max Factory 等日本玩具 figure 廠商所生產販售的動漫人物 figure,自 2004 年後開始逐年熱銷的情況看得出來。那時候除了純粹講究美感的動漫角色靜態 figure 外,後續也漸漸發展出如海洋堂的轉輪系列及 Konami 的武裝神姬等多關節高可動度動漫角色人偶,而近幾年 Good Smile Company 販售的ねんどろいど (黏土人) 以及 figma 系列等可動 figure 更是賣到飛天,即使是 2008 年橫掃世界的金融風暴也絲毫無法消減這股「宅經濟」的成長力道。ACG 動漫迷們從不可動的靜態 figure 一路收集到可動的黏土人/figma,有些人開始注意到可動性更佳、而且從眼睛、彩妝、假髮、到衣著和配件等都可自訂的娃娃這一塊領域,於是便開始購買娃娃 / 人偶來玩賞、進入娃圈成為了娃娃玩家的一分子。

因此娃娃玩家可以說是 figure 收藏者的進化/升級版,一方面是因為有許多娃娃玩家是從收集 figure 後再轉來玩娃的 ;另一方面則是畢竟娃娃的售價要比 figure 來得高,更別提後續保養維護的成本與工夫了。像我自己就是從轉蛋 → 盒玩 → figure → 1/6 娃娃 → 1/3 娃娃 一路「升級」上來的。

不過當然也並非完全如此,有些人只是因為廠商製作的娃娃很萌很可愛而被吸引,於是就買回來玩這種單純的原因而進入娃圈的。


總結起來,我所觀察到大男生們開始玩娃娃的原因有以下二點:

  • 對二次元動漫角色化為現實的情感投射
  • 被娃娃可愛漂亮的樣子所吸引

很多玩娃娃的大男生們外觀和舉止言行看起來就是正常的男人,有些人也同時有著像是機械軍武模型、玩車、運動健身等等多彩多姿的陽剛型興趣,這樣能夠說他們娘砲嗎?會這麼說的人,不過是被傳統觀念束縛、帶有歧視又不健康的個人主觀而已,不值一哂。


DSC01288

看了我家妹妹們既美麗又可愛的樣子,你也想開始進入娃圈這條不歸路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欲以匿名留言的讀者,為了便於分別您與他人,請在【發表留言的身分】欄位直接選用「名稱/網址」,然後僅輸入名稱不輸入網址即可。